陶是火与土的艺术,是人类学会用火后第一次使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成果。陶器既是一种实用器皿,又是一种艺术品,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生产工艺。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印纹陶器,春秋战国时的暗纹陶,汉代的彩绘陶器,唐三彩陶,宜兴紫砂陶等。
从陶瓷科学与烧造工艺上看,红陶——彩陶——黑陶、灰陶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烧造技术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们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陶器烧造水平。红陶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彩陶是红陶的继续发展,黑陶、灰陶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从氧化焰到还原焰是烧陶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距今约2万年
裴李岗文化红陶仰韶文化红陶大汶口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龙山文化黑陶
仰韶文化陶器
马家浜文化陶器
崧泽文化陶器
良渚文化陶器
一、良渚文化陶器发展概况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约公元前-公元前年,因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镇首次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以北地区和太湖地区,在钱塘江以南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等地、南京宁镇地区、盐城、泰州也有发现。
良渚文化是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各项手工业如制陶、制玉、纺织业等也跟着兴旺起来,良渚文化时期制陶手工业已形成专业性的手工业作坊。
良渚文化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细砂的灰黑陶、泥质灰胎黑皮陶和夹砂红褐陶等为主。早期以泥质灰陶居多,晚期则以泥质灰胎黑衣陶最为盛行。
从使用类型来看,良渚文化陶器包括炊具、盛贮用具、食具、酒具和水具等几大类。炊具有鼎、甑等,盛贮用具包括双鼻壶、贯耳壶、盆、盘、钵、罐、尊、簋、缸、瓮等,食具则主要指豆类,酒具和水具包括过滤器、鬻、杯、宽把带流罐形壶、杯形壶等。
良渚文化陶器,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年十大考古发现)出土
良渚文化陶器鼎、盆、簋、豆、壶等
泥质黑陶是良渚文化陶器中最富有特征的遗物,陶质细软,多为轮制,打磨光亮漆黑。但绝大部分都属于灰胎黑衣陶,因火候较低而胎质松软,陶衣呈灰色,极易脱落。少数为表里皆黑的薄胎黑陶,火候较高,厚仅1.3-2毫米。据化验其烧成温度为度左右,与龙山文化的典型蛋壳陶颇为近似,较之早年以上。黑陶的出现是陶窑改进的结果,在密封的陶窑中,使燃烧产生的碳分子渗入陶器上,证明良渚文化陶器已从氧化焰发展到还原焰。
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罐,上海青浦出土
良渚文化陶器除器表磨光外,纹饰有弦纹、划纹、篮纹、绳纹、波浪纹、锥刺纹、附加堆纹、镂孔等。镂孔较为常见,主要见于豆柄上面,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弧形、三角形等多种形式。良渚文化还发现有一些彩陶、彩绘陶与朱绘黑陶。彩陶表面施加一层粉红色陶衣,绘以红褐色弦纹、云纹或黑褐色斜方格纹。彩绘陶有黄底红彩和黑底金黄彩两种。朱绘黑陶曾在良渚遗址有所发现。
刻纹陶罐绳索纹彩陶双耳罐
良渚文化陶壶圈足内侧刻绘字符
二、良渚文化陶器文化特征
良渚先民大部分时期居住在适宜的气温和地质变化所形成的优良的湖沼环境,使水稻种植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也更有利于渔猎等生产,良渚社会也由攫取性经济发展成较为完善的生产性经济,农具逐步改进,农业生产进入了犁耕阶段,财富迅速积累。完整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体系使良渚文化先民的饮食习俗发生了彻底改变,伴随这种改变的是大量陶制饮食器具的产生。
陶器的制胚工艺分手制、慢轮和快轮三种。轮制法先有慢轮,其重要的作用是对手制陶胎加以整修。良渚文化时期,制陶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快轮。快轮拉坯成型速度快、成型好,可以坯拉长各种形状的坯体,且规整匀薄。
烧制方法的改进也为陶器造型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据推测,不同于黄河流域之横穴窑或竖穴窑,陶窑可能直接建于平地或浅坑上,烧造温度较高,因而氧化完全,所结胎质由此更加坚硬。此外,制陶工艺的发展令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更为明确,制陶更加趋于专门化。
从不同墓葬出土的陶器的特点来看,良渚文化陶器满足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需要。在中小型一般部落成员的墓葬中,一般以陶器为主进行随葬,随葬器物很少,一般仅一至六件,包括石斧、陶鼎、陶豆、陶壶、陶罐等,有的陶鼎的底部还有烟炱,可见多为生前实际生活使用的器皿。而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型墓葬中,则主要以璧、琮、钺等玉器为主,陶器如鼎、豆、壶、尊、杯、罐等,虽只占少数但相当精美。
良渚人凭借自己切身的感觉经验去感知世界,以人的生活和思维来观照自然,并把自身的生命特征和情感赋予到自然和神灵的世界,对自然物加以人格化崇拜。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型墓葬中为数不多的精美陶器,多为满足精神盛放的功能。
灰陶豚形壶,高11.7厘米,长32.4厘米
年江苏吴县梅堰遗址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
三、良渚文化陶器分期
以良渚文化典型遗址的层位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器物组合的变化及典型陶器的分析,将良渚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
1.早期良渚文化(公元前3-前年)。逐渐摆脱晚期崧泽文化的影响,新的器类不断出现,良渚文化特征形成。
2.中期良渚文化(公元前-前年)。是发展的鼎盛期,陶器种类丰富,形制多样,器型规整,纹饰繁缛。
3.晚期良渚文化(公元前-前2年)。典型器物发展逐渐抬升,数量上迅速增多,黑皮陶精美。
四、良渚文化陶器赏析1、炊具(鼎、鬶等)
三足鼎三足镂孔龙纹带盖鼎三足带盖鼎
袋足陶鬶
2、盛贮用具(双鼻壶、贯耳壶、盆、盘、钵、罐、尊、簋、缸、瓮等)
浅浮雕双鼻陶壶灰陶双鼻壶
禽鸟蟠蛇纹带盖双鼻陶壶鸟纹贯耳带盖陶壶
貫耳壶带盖双层陶簋
带盖三鼻陶罐竹节纹带镂孔盖陶罐
黑陶鳖形壶,高10.6厘米,口径4厘米
年江苏吴县出土,现藏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3、食具(豆类等)
红黄彩镂孔陶豆镂孔陶豆
禽鸟蟠螭纹陶豆椭圆浅盘高柄陶豆
4、酒具和水具(过滤器、鬻、杯、宽把带流罐形壶、杯形壶等)
细刻纹宽把壶彩绘盖矮足陶盉
双阔把翘流陶匜兽把陶盉
带盖实足陶盉实足陶盉鸟形陶盉
作者介绍万联佳,80后古陶瓷爱好者,现在江苏高校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
《猛虎文化》众号的子版块功能:文物考古玩藏天地
市场评论工匠精神
中国美术西方美术
百家人物人文生活
学术思潮学艺初阶
投稿箱:tiger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