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 最后,我们来看看昌黎人的寿诞习俗。在旧俗的生活中,祝寿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尚书》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居五福之首,可见古人对寿是非常重视的。昌黎民间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美德,给老人祝寿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祈福求祥,盼望寿运长久,祖祖辈辈已约定俗成,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习俗。旧时富贵人家做大寿是十分隆重的,做寿一般要三天,均由子女或其他后辈操办。即便是小门小户的人家,子女也要为老人过大寿。▲旧俗五十岁或六十岁过生日开始叫“做寿”
具体到多大岁数开始做寿,经过调查,昌黎各区域也不尽相同。按照旧俗,孩子生下来过三天、过十天、过满月、过百岁(百天)、过周岁、过生日。然后就是每一年的生日都要过,尤其是到了三十六、四十九岁生日,中年俗称“刨门槛子”。到这一天生日,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到了老年人才叫“做寿”。
旧俗五十岁或六十岁过生日开始叫“做寿”。有的人家,只要父母在世,你就是到了八十岁也不能做寿。按照传统,逢十的整寿备受重视,如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的寿辰被称为大寿。但是做大寿是有讲究的,民间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即逢十的整寿必须提前一年做寿。比如六十岁的寿辰要五十九岁那年做,八十岁的寿辰要在七十九岁那年做。因为“十”与“死”谐音,犯忌讳;“九”与“久”谐音,大吉大利。
昌黎旧俗以为,做寿忌讳间隔,一旦开始做寿,必须年年做,不能间断。如果间断了,再次做寿时就成为“断头寿”。所以,一些人很忌讳做寿。意思是不让别人和神怪知道自己活了多大岁数,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民间传统上认为六十五、六十六是“寿关”,民谚说,“六十五,添块骨”“六十六,添块肉”,凡六十五岁、六十六岁的老人为了祝贺长寿,不是在生日这天,而是在正月初五、初六祝寿,这天,子女、亲朋好友都要带着猪膀蹄、寿桃、寿面、寿糕、寿酒前来庆贺大寿。红色为喜庆吉祥之色,也是辟邪的颜色,父母寿辰之日,一般是女儿为父母奉上红腰带,以除灾辟邪、以吉驱凶。
昌黎也重视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视为“坎儿”,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个儿去”的说法。这两个岁数的寿辰,大户人家都要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另外,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要祝贺。
传统习俗中,寿期的前三天要送请帖给亲友,通知寿期,请来宾吃祝寿酒。但对于比做寿人年长的长辈一般不能送请帖,祝寿、庆寿是晚辈的事,含祝老人延年续寿之意,只能晚辈给长辈祝寿。
旧时,人们对自己的寿期谦称“贱辰”或“母难日”,请帖便写“某月某日为贱辰(或母难之日),谨具菲酌,敬请光临。”如果是子女代写请帖,则写“某月某日为家严(慈)诞辰,谨具菲酌,敬请光临。”一些有身份的人家还要请人撰写颂扬父母生平事迹的文字,这叫做“寿序”。请帖一般都是用红纸做成。
寿日的前一天,大户人家还要请戏班子,地秧歌,吹吹打打,燃放鞭炮。出嫁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回来祝贺,送上亲手做的寿鞋,还有衣料、寿面、寿酒等。拜寿忌“扯单”,如果父母都在,不论他们是否同庚,皆为双寿,送礼也就该送双份,否则不吉祥。收到寿贴的亲友们陆续将寿礼送来,送礼宜选在上午。寿者收到亲友送来的礼品后,必须一一登记,以便日后还报。还要将亲友的寿礼陈列于寿堂上,为庆寿增辉。
民间旧俗,祝寿、庆寿前要事先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即在神灵像前焚香点烛,磕头祈祷,向神灵作一通报,让神灵赐予寿者更多的寿运与福分。
寿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来举行祝寿仪式的房间,很颇具文化氛围。旧时昌黎房屋结构一般为明清风格,城镇青砖瓦房,现在县城东花园尚有保留;农村也有人家为青砖瓦房,但是大多数为平房。以前的住房一般都有正房与厢房之分,寿堂就布置在正房屋之中。四周要张灯结彩,陈列各种古玩、画轴与器物,案桌的中间置放大香炉一个。炉中插着长达一尺、宽至数寸的寿香,香体盘成一个大大的“寿”字。旁边是一对大蜡烛,烛体上绘有金色的寿字与各种彩绘的吉祥图案。厅堂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充满喜庆吉祥色彩的寿星图。如果是为妇女祝寿,也有挂年轻美貌、手提花篮或捧着仙桃的麻姑图像的。也有挂上一幅书有大大的“寿”字图案的。案桌的旁边有两把太师椅,是专为一对寿星准备的,以便接受儿孙们的叩拜。▲做寿仪式大户人家布置寿堂时,要在寿堂两侧高挂各种寿幛、寿联与寿屏。寿联、寿幛大多用绸缎、绢布或丝绒等布料制成,布料大多为红色,字形大多为金色,上面写有各种祝贺长寿的文字。如果是送给男寿星,多用“松柏”“北斗”等词语,送给女寿星则多用“瑶池”“萱草”等字样。寿联写好后,都要裱糊在字轴上,以便于悬挂。文字内容无外乎“大鹏鸟飞九万里,蟠桃子熟三千年”“丹室晓传香鸟宇,瑶池时进白云霞”“东壁离文才吐凤,南山献颂昔流琼”“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载春”“凤高渐展摩天翼,山翠遥添献寿杯”等等,赞誉之词不亦乐乎。
当日,“寿星佬儿”穿戴整齐,其女儿、女婿、甥女、甥婿纷纷送寿礼致贺。当天中午,寿家以盛宴招待各位亲友。午后,“寿星佬儿”带领众人到全村大小庙宇去进香。到了晚上,戏班前来演戏、扭秧歌、唱皮影,以表示对贺寿亲友的谢意。一般能热闹到深夜方才结束。
昌黎民间风俗实在太多,这里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将在其他的平台与大家慢慢分享。(完)
文图:肖沛昀
编辑:占超终审:任向军刘艳丽觉得好看,请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