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清溪村退休教师田万载历经10年潜心收藏瑶族民俗文物等各类藏品达1万余件,自办“清溪瑶民俗博物馆”。
为了让广大瑶民能够切身感受到“清溪瑶”文化的绚烂多姿,田万载办的“清溪瑶民俗博物馆”,完整记录了清溪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展示“四大民瑶”勤劳开拓、务实诚信的精神风貌,成为瑶族同胞学习民俗文化、了解科学知识的好去处。
江永县“四大民瑶”清溪瑶、古调瑶、扶灵瑶、勾蓝瑶是平地瑶中的重要支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加上族群里知晓本族历史文化的老人相继作古,族人积淀了上千年的历史人文信息即将随之消失。
田万载是清溪村一个地地道道的的清溪瑶民,从小在村里长大,对当地农村的清溪瑶文化颇为了解,也有深厚的感情。年,他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干就是48年。
十年前,田万载从心爱的三尺讲台上退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写写书法,拉拉二胡,到村民家里聊聊家常。
田万载:我到老百姓家里耍的时候呢,有些老百姓有些东西看不懂,他拿给我看,我讲这东西是记叙我们村子的历史啊,这东西你不要丢啦,他讲我们看不懂你拿起去,给你拿去保管,老百姓们纷纷拿了出来,所以我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收藏起来。
田老发现,当地一些村民旧房改造,将老房子上拆下的老物件放到露天或作柴火烧掉。他见后觉得可惜,主动讨要。随着老物件越来越多,田万载萌发了在自家院里办一个博物馆的想法。
他花费十年时间从村民家中收集的村里的民风民俗资料,明清、民国、解放初期等不同时期的字画、地契、委任状等,以及各类农耕用具、农村生活用品,他把这些“宝物”分门别类、装裱保存。
近段时间,田万载在编写《清溪村志》,这本书比较全面记录中国四大古民瑶的历史、文化、教育等。
田万载:我现在一边整理一边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写一本《清溪村志》,把我们清溪的历史啊都把它记录下来,以后留给后代人,他们好晓得。
在田老的民俗博物馆里,有些物件是他自己家用过留下的,但还有一大部分是从十里八乡收回来的。听说田老师要办一个博物馆,今年72岁的刘文清老人把一块清朝同治年间、写有“好义急公”牌匾送到田老师的住处,而且分文不收。
“清溪瑶民俗博物馆”在田万载住宅的一、三楼,自去年11月开始装修布展以来,他结合自己的藏品,策划布展了6个主题展厅,现已分类展出了余件展品,免费供游客参观。这个面积只有平方米的屋子,里面收藏了大大小小1万余件充满时代气息的老物件,都是“清溪瑶”族人留下的,是田万载的“心头宝”。
历史悠久的清溪村,近年来经历了旧村改造,“洗脚上楼”的村民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很想了解瑶族的灿烂文化。
田万载:所以搞个博物馆让村民啦,还有外面的游客啦都可以看一看。这些东西都是记述了清溪的历史,特别是对于研究我们清溪和四大民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很有价值。
民俗博物馆还没有正式开馆迎客,田万载老人前前后后已经接待了千余名游客,给每个人热情讲解,介绍清溪瑶农耕文化和瑶族的民俗文化。如今,这个小小的博物馆成为清溪村瑶民的精神家园,许多外地的瑶民、大学教授、考古专家也专程赶来参观。
本期编辑:任雱
记者:陈健林
投稿邮箱:jyx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