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人的过年习俗值得收藏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指上琴》特推送陈光武先生的《赤峰人的过年习俗》一文。本文向读者介绍了塞外赤峰(汉族人)过春节的习俗,文章通过大量信息展示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春节文化),内容丰富而有趣儿,值得大家阅读和收藏。

春节,赤峰人多数仍叫过年,是汉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年过得好与坏,关系到新一年的时运。特别是农民,忙忙碌碌一年,时逢农闲时节,因此总想把年过得红红火火,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财两旺。

首先要做好过年的准备:一是物质方面的准备。赤峰农村一般过了腊八便家家杀猪、碾米磨面、择日扫房、搞卫生,接着蒸粘糕、豆包、发面、置办年货。妇女则要为大人、孩子准备新衣、新鞋。年前还要理发、洗浴、搞好个人卫生。过了腊月二十三,筹备工作就更紧了,人们把每天该做什么还编成歌谣:“二十三,灶王老爷上西天;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剁猪肉;二十七,卤小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煮骨头。”每天都有要做的事。二是精神方面的准备。要上坟祭祖,购置年画、皇历、神佛像、香表、挂钱、鞭炮等一应过年应用物品,同时要写好春联。

旧时春联包括门对、神佛对和其它三个方面:

门对:多为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富贵发财、顺利平安、兴旺发达等内容的吉利话,按上下联字数一致、对仗工整、平仄合乎规则、韵脚先抑后扬写成对联。行业对联则要体现行业的特点,如通常商铺对联写“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画店对联写“小佳人头不梳脸不洗美貌长在,大英雄人不食马不草威风永存”等诸如此类。

神佛对:赤峰旧时家家供奉神佛。佛,供圣佛(观世音菩萨);

神,供财神(比干)、灶神(张奎)、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天地爷(黄飞虎),天地爷的位置系在外墙门与左窗间留一长方窟作为神龛;仙,供张仙(张天师)。除正仙外,有的家庭还供狐仙、长仙(蛇仙)、黄仙(黄鼠狼)等巫仙,称保家仙。春节期间,神佛像都要更新,无像用黄表叠写牌位。各种神、佛、仙位除门神外都张贴对联,神佛对联以神佛的修行地或职司为内容。如:

圣佛对:西湖三月景,南海一枝春。横批:大慈大悲

财神对: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福禄神。横批:招财进宝

灶王对: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天地对:一身连三界,两脚通地天。横批:天地祥和

张仙对:打出天狗去,引进子孙来。横批:保我子孙(此联以张仙打狗的传说编写)

保家仙对:千年得其道,万载成正仙,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横批:洞天福地

其它:除上述正式对联外,还要在炕的对面墙上贴“抬头见喜”,大门前贴“出门见喜”,猪圈贴“肥猪满圈”,畜棚贴“六畜兴旺”,井边贴“井泉龙王”,家具和缸上倒贴“福”字,意为“福到”。此外,有墙壁上还贴炕条。炕条上一般写“一入新年好,招财又进宝。家中喜事多,金钱花不了”一类的打油诗,以求吉祥。

除夕,为过年的正日子,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家人在外地的也要于这天之前赶回来团聚。白天为除夕日。早饭一般较简单,多数吃面条,以示一顺百顺。早饭后要布置新年,如贴年画、窗花、神佛像、对联、挂钱儿,供家堂的要摆好祖宗牌位或贴好家谱,神佛像前要摆上供品和灯烛,外墙天地爷下面挂“福字灯”。有的家庭院中央还立灯笼杆,大门口横放栏门棍,以防邪祟侵入。除夕日中午传说天上诸神下界,与民间共同过年,所以这之前,家家户户神像、对联必须张贴完毕,烧香上供以迎神祗。这个活动称为“安神”。午餐要丰盛,一般要做八个或十个菜,取“发”或“十全十美”之意。一定要有鸡和鱼,以示“吉庆有余”。有条件的家庭还要有火锅,表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夜间为除夕夜,也叫年五更。晚上天一黑,各家把所有的灯烛全部点燃(现在改用电灯),灯笼杆上挂灯笼,屋内外灯火通明,神佛和祖宗牌位前烧上香。孩子们在屋内外嬉戏,大人则开始准备年夜饭。年五更的饺子凡供奉观音菩萨的家庭都吃素馅,不供奉观音菩萨的可以吃荤。饺子中一般要放入八或十枚硬币,吃到者象征新的一年时运最佳。饺子的摆放也有讲究,要在秫秸杆钉成的盖顶上顺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以示一切顺利。

午夜子时一到,即由男性家长领着长子出去接财神,按皇历(农家历)上标示的当夜财神方位,出门向前走百步,点着香插在地上,口中祷告:“请财神爷爷到家过年”,然后原路返回。到屋门口,屋里女主人要问:“请回来了吗?”外面男主人答:“请回来了。”然后进屋到财神像前焚香礼拜。供奉家堂的人家,还要由男主人到坟地或十字路口请祖先回家过年,谓之“请家堂”(初二晚星星出全后再原路送回)。财神和祖先都请到后,开始发纸(也叫发神纸),即由男性家长在神佛和家谱前焚烧黄表纸(也有在庭院四方烧的),院内燃放鞭炮,鞭炮越响越脆,预示新一年日子过得越兴旺。妇女则开始煮饺子,煮熟后先敬神佛祖先,再端上餐桌。吃饭前,晚辈要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年五更的饺子一定得多包一些,要有剩余,剩下的饺子要放到锅里压锅,初一可以接着吃,以示连年有余。赤峰地区有守岁习俗,可以随意玩乐,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为元旦,人们都穿戴一新,年轻人和小孩结伙搭伴出门到邻里、亲戚、朋友家拜年。新婚媳妇拜年,长辈要给红包。从初一到初五,神佛前要始终有供品,晚上点灯烛、烧香、放鞭炮。这几天也是亲朋好友聚会的日子。初五称“破五”,意为日子不好,人们一般不走亲访友,都在自己家里吃饭。头初五女婿不到岳父母家拜年(姑娘也不回娘家),因女婿忌看岳父母家的供品。正月初六,结婚的女人偕同丈夫回娘家拜年。

从正月初一到初十,每天都有一种动植物为代表日,这是自古沿袭的习俗。其顺序为:鸡一、鸭二、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谷八、果九、菜十。哪一天天气好坏,预示哪种动植物当年的丰欠吉凶。把鸡排在正月初一,据说是取“金鸡破晓”和“吉祥”之意。初七为“人日”。唐代诗人杜甫曾有《人日》一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旧时,赤峰人由于迷信,春节期间有许多禁忌,如:初五前忌用生米做饭;过年前后忌打碎陶瓷或玻璃器皿(否则预兆新一年有凶事),若不慎打碎,则口诵“岁岁(碎)平安”以破之;除夕日到初五忌说不吉利的话;头初五妇女忌动针线做活;年五更忌去“太岁方向”;头初五女婿忌看岳父家的供品;元宵节前后三天,出嫁的姑娘不住娘家,忌看娘家的灯;正月忌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等等。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由迷信而生的禁忌已逐渐淡化。

陈光武网名梦凤斋主,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人,年12月生,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赤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赤峰市教育文联副主席,松山区诗词学会会长、《松山诗词》主编。先后主编《松山诗人》等作品六部,个人专著《话说赤峰》、诗词集《梦凤斋吟草》分别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远方出版社出版。其中《话说赤峰》已被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

原创作品感谢阅读欢迎转发

打赏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nianzx.com/wnxxw/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