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对旅游青睐有加。
茅山,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无限,历来就是“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福地,吸引了众多“超级驴友”的青睐。
他们将深邃的思想放飞在悠远的时空里,千年万载,生生不息……
今日小编略选取几位古代个性旅游名人,看看他们到茅山的旅行中都做了什么。
隐居派?陶弘景?不上朝堂上茅山
旅行时间:齐武帝末朝
旅行目的:观澜山水,隐居山林
旅行简介:朝廷后嗣之争,王融弄权,陶弘景萌生隐退之意,便携一书童前往茅山寻访山水美景。
旅行故事:茅山山路曲回,处处青林峥淙,紫藤缠岩,陶弘景沉醉其中。登临山顶,望云水苍茫,烟霞缥缈,在山巅的紫雾金纱之中,他似乎于大自然中窥见众妙之门。自此,陶弘景归隐茅山,终日徘徊于山水之间,专以听松涛、吟咏为乐;并依旧怀揣济世之心,依旧尽一己之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浪漫派?吴王夫差?用山水博红颜一笑
旅行时间:春秋时期
旅行目的:建别宫,取悦西施
旅行简介:南国夏夜,七月流火之际,身处灵岩山馆娃宫的西施愁容难展。夫差焦灼之际,想起茅山林湖叠翠,终年云雾,清凉宜人,便在此修建别馆,携西施避暑茅山。
旅行故事:夫差派能工巧匠在茅山修建别馆,与馆娃宫一样,用金砖砌成,美玉饰之,四面的宫墙用石块拼接成冰梅花纹,墙里墙外,遍布梧桐。清风吹过,桐叶沙沙,人便暑气顿解。登高极目远眺,茅山碧林蓝天尽收眼底。西施在此度过了两个夏天,传说夫差每次凯旋,在新秋桐荫的掩映中,总能第一时间看到西施在凭栏等待。
不羁派?李白?吟诗作赋,陶冶情操
旅行时间:唐朝
旅行目的:吟风颂月,潇洒人生
旅行简介: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才情、豪侠的气概,李白征服了一个时代的诗人。茅山道家思想的冶炼,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山水诗风。
旅行故事: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路过茅山,诗兴大发,留下了“与君拂衣去,万里通翱翔”的千古豪情。在茅山道观,李白与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赞叹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写成《大鹏遇稀有鸟赋》把自己比作大鹏,抒发了道家情怀。
务实派?李时珍?遍寻茅山珍宝
旅行时间:明朝
旅行目的:尝百草,编纂《本草纲目》
旅行简介: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李时珍开始了远涉深山旷野、搜集药物标本的漫漫征程。
旅行故事:茅山有名川大山所艳羡的土壤环境,不论是如沾了仙气的奇特泉水还是山里珍贵的药材,都让李时珍向往。茅山就是仙境仙草的博物馆,李时珍在这里采集药材标本,野生葛根、太保黄精、茅苍术、党参等收获众多。
颜真卿、范仲淹、王安石、汤显祖……众多鸿儒大哲探访茅山,在这片山水之地上留下众多千古印记,你是否也想一访茅山,留下属于你的印记……
赞赏